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
破窗效应,又称作“玻璃窗效应”,是一个由美国社会学家杰姆斯·威尔逊和乔治·凯利于1982年提出的概念,它从一个破窗引申出社区治安问题与社会道德的关系、一般治理原则、城市规划、环保等多个不同领域。其理论基础是,如果有一扇窗户被破坏了,如果不及时修补,那么其他人的行为就会受到这个信号的影响,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负面的行为。
破窗效应与社会
破窗效应可以通过社会学和心理学来解释,即人们的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。在社区环境不好、治安不佳的地区,人们的心理也会有所改变, 容易产生一种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感,然后导致人们的道德滑坡。比如,其他窗户被恶意破坏、墙上涂鸦等负面行为的增加。
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到一个社区,社区中的每个人也能够影响到社会。破窗效应表明,如果大量人们麻木于一些小事情的破坏,那么社会道德就会摇摆不已,极易产生大事故的发生。而如果这些社会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,我们就能够合力打造一个更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应对破窗效应的方法
在社会道德的建设过程中,应对破窗效应的发生,需要多管齐下。提高社区中居民的道德素养,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,是预防破窗效应发生的有效措施。如,城市中的垃圾分类、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以及社区警务组建等,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感受和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,从而得到良好的治理效果。
需要强调的是,破窗效应并不只是指窗户的破坏,其实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导致此效应的发生。比如,人们随地乱扔垃圾、车辆乱停乱放、漏记账等小事,都是引发破窗效应的源头,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这些小问题,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,引导周围人的行为。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做起,才能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。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